网页无法加载
翻页 夜间
0898月城文学>灵异小说>和残疾夫君逃荒养娃日常 > 第0042章 情敌
    杜阿银收回好奇的脑袋,凭感觉这个大兰对齐富是有意思的,心里不由得嘲笑起来:齐富没想到你一个残了的人,居然还有人惦着,挺有魅力呀。大兰没瞧见杜阿银,有点不甘地又说几句,便告辞了。齐大姑毕竟眼睛不太好,行动不方便,想把大兰带来的东西还回给大兰,只是没那速度。杜阿银等大兰的背影完全消失在院门了,才起身问:“娘,是何人?”“是街坊,来送贺礼的。”齐大姑又喃喃道,“这可怎么好,我们家富说了,不收人家的礼,他懒得去还这些人情。”杜阿银倒赞成齐富这个观点,她所在那个年代,自己就喜欢独来独往。杜阿银看了一眼大兰送来的那些礼,一条两斤左右肥多瘦少的猪肉,一条三四重斤的鱼,还有两包包着的东西,看样子包的应该是布料之类的,在集市逛过几圈,杜阿银可知道这个礼不算轻了。齐大姑自言自语之后叹口气道:“大兰家的礼和人家家不同,且收下吧,阿银,等大兰阿兄娶媳妇的时候,可记着把这份礼还回去。”杜阿银只得应了一声“好的”。齐大姑便道:“就都收起来吧,那肉和鱼都用盐腌上,否则就坏掉了。”杜阿银嘴里应着“好的”,心里却道:大兰姑娘要送礼,早送来呀,有这猪肉和鱼,我就不炖鸡了,先把这新鲜的吃了多好。杜阿银念的时候,那尾鱼动了起来,那尾鱼居然是活的,杜阿银赶紧找了个木盆,装了水,放了点盐,再把鱼放进去,那有些翻肚子的鱼,过了一会儿竟缓过来,活过来了。齐奕一见开心坏了,也不帮齐大姑剥豆子了,小人一蹲,就长驻在木盆边了。杜阿银摸摸齐奕的小脑袋道:“好生看着呀。”齐奕乐得眉眼又弯弯的,使劲地点着小脑袋。趁这会天还亮,杜阿银把猪肉拎到灶房,把肥的和瘦的分开,肥的找个罐子像齐大姑那样腌好,留着以后炒菜用,瘦的只能用粗盐腌了,以后吃,心里真是可惜了这新鲜肉了,用今儿买的青菜、嫩南瓜来炒都是可以的。杜阿银刚把猪肉收拾妥当,听见院门口有女子在叫:“妹子,妹子在家吗?”杜阿银觉声音听着很熟,而且不是中老年人发出来的,那肯定就是叫自己的,便好奇地走了过去,然后看见是昨日借铺子卖猎物的女子,哦了一声道:“是你呀,昨儿回去那么晚,今儿又下山来了?”那女子便道:“昨儿卖野物的时候,顺耳听买肉的婆子们说今儿是大集,家里以前收了十几张皮子,现在等银钱用,所以今儿我就又跑了一趟。”杜阿银就笑了,看样子自己是小人之心度君之腹了,忙道:“姐姐,大热的天,皮子好卖吗?”“本来是想留着冬日再出手的。”女子叹了口气,杜阿银点点头道,“姐姐,眼下需要钱,也怨不得的,来日方长,先把人治好才是最紧要的。”“妹子说的是这个理,”女子被杜阿银一宽慰,心境也好许多,“昨儿太晚了,都没来得急问妹妹怎么称呼?”“我姓杜,名阿银,姐姐怎么称呼?”“我夫家姓王,我名唤杏花。”杜阿银听了有些惭愧,自己也算嫁人了,自我介绍的时候,压根没想到要介绍夫家什么的,不过也就是小小惭愧一下,前世的观念让她没有受夫家束缚的意识,赶紧道:“大热的天,姐姐到屋里喝口水歇个脚吧。”“阿银妹子,今儿就不了,家里的男人没人管,我还得赶紧回去。”杏花说着取下背篓,从上面拿起一个布包递给杜阿银道,“昨儿走得太急,连谢都没说一声,这儿还有块兔儿皮,冬日时给父母做个抚额,子侄做顶兔儿帽子吧。”杜阿银没想到人家杏花是个很明事理、又爽直的人,昨儿没打招呼就走,只是担心家里受伤的男人而已,忙摆摆手道:“杏花姐,别客气,昨儿只是举手之劳罢了。”“妹子,你若不收,以后姐姐进城都不敢劳烦妹子了。”杜阿银见杏花的背篓里除了有米和盐茶以外,还有两个药包,知道杏花还要赶山路回去照顾丈夫,也就没再耽搁杏花的时间了,收下兔皮道:“杏花姐都说这么严重了,妹妹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杏花姐进屋歇歇脚吧。”杏花摆摆手,拎下背篓往身上一背就离开了。看人家杏花背一个大背篓那么轻松,杜阿银很是羡慕,不过想想杏花背着这么大个背篓还要赶十几里的山路,那得多辛苦。杜阿银站在门口在内心感慨这会儿,忽听有人问:“看啥呢?”杜阿银一看是齐富,立刻就从感慨中回转过来:“你,这是去哪里了?”“想管我?”杜阿银赶紧转身往灶房走,齐富跟在身面追问:“你还没回我话呢?”“我可不敢管。”“要不,你晚上和我睡,我就给你管。”齐富这话一落音,杜阿银没想到齐富这个混子也不是浪得虚名的,这么快就露出了狐狸的尾巴,差点把手里的那块皮子砸他脸上了,不过在看见瞎眼齐大姑和齐奕的时候,忍住了。杜阿银快步进了灶房,却听齐富咦了一声问:“这是哪来的鱼?”齐大姑心情应该挺好,笑道:“是阿银和奕儿去河渠洗衣服时逮的。”齐富听了不屑道:“不可能,先不说那小河沟长不了这么大的鱼,且真有这么大的鱼,县里得多少人挤在那里捉鱼呀。”齐大姑才道:“是大兰送来的贺礼。”齐富一听就不悦了:“不说了嘛,我成亲,不用告诉他们,也不要收礼。”齐大姑便道:“我是断没说出去的,我连你阿姐们和你二叔家都没说,我还愁以后怎么和他们说。”齐富摇摇头道:“她们都是嫁人的人了,家里的事,少惊扰就少惊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