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星火开着一艘大型海洋工程船去冲之鸟礁了。同行的不仅有一堆日本的海洋学家和工程专家,还有藤原和一群日本产业的下属。这艘名为安土丸的万吨级海洋科考船就是李星火之前订购的,专门用来进行海底测绘、沉船打捞、气象观测和生态调研的大型综合舰船。几十号人和几十个海员每天都很忙,几天后从东京到了冲之鸟礁,所有人都看到了那个十几个平方的被防波块围起来的圆形水泥平台。
当初他发明霸王星海上油气开采平台也是能进行这些海洋工作的,这艘船和平台最大的区别就是速度快了十几倍,虽然不能开采石油天然气,但是在灵活的海底机械触手的操作下,从海底海床上捡东西、取样打孔、安装声呐设备或者布置磁感应设备搜查潜艇监视往来渔船军舰毫无压力。
这柔性机械臂就是和中国抄袭美国科幻片一样,抄袭自章鱼博士的那个神经操控机械臂。这款类似章鱼触手的灵活机械臂最长可以延长到120米,最短可以缩短到80米,由1200个AI神经网络芯片操控,软体连续体机器人就是展示仿生学魅力的宝石。那些令科学家头痛的技术难题,大自然早已给出答案。这项研究成果便是从章鱼臂中得到了灵感。
软体连续体机器人的建模、感知及控制是机器人领域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软体连续体本身具有较高的自由度和冗余度,对其非线性偏微分方程模型进行数值近似求解的速度和精度难以同时保证。而软体连续体的环境感知则存在着传感电路与机器人本体杨氏模量匹配难、功能结构分布设计难等问题。
章鱼被誉为最聪明的无脊椎动物,也被称为海洋中的灵长类。它的触手十分灵巧,触手所及之空间,皆为章鱼所掌控,这些惊人的功能为软体机器人的研发提供了重要的思路。章鱼在抓捕猎物过程中,其细长的触手采用一种“弯曲波传递”的模式接近目标,利用高灵敏度的触手/吸盘神经进行感知并快速捕获目标。模仿生物章鱼的这种独特的捕食行为,可为软体连续体机器人的感知和与环境交互提供参考。
早在90年,李星火的机械臂课题组就开启了关于仿生章鱼臂的研究。起初,他们将目光聚焦于章鱼臂的末端部分,就“章鱼触手如何吸附、如何抓取”这个问题一探究竟,发现触手末端必须有一定的锥度才能“手到擒来”。而在大范围、大空间的应用场景中,仅靠触手末端是远远不够的。为了使机械臂可以真的像章鱼一般“心灵手巧”,团队开展了更进一步的研究。
与目标物体接触面积上的可控制橡胶吸盘也仿造的很成功,那些可更换机械臂末端的作业部件有和章鱼一样的缠绕型柔性高摩擦力品类,可以卷起最小鸡蛋大的玻璃珠,也有仿制人类手臂的机械臂去远程操控末端的设备,比如可以做手术或者开枪之类的,也有直接学习龙门吊抓集装箱的爪子那样的四爪五爪六爪的抓取提拉机械爪,也能换成冲击钻头或旋转钻头在海底或目标作业面进行破碎和切削作业。这种机械臂可大可小,小到可以用来做灵活的微创手术,大到可以在建筑或钻井开矿时用来做盾构机代替品大转弯。
而且大的机械触手末端还能装载远程无线遥控或者有线遥控的小型机械触手,而且可以安装好几个小一号的触手或机械臂,由一个人操作或多个人分别操纵协作。
最为惊爆眼球的运用就是巨灵神货仓的那些抓取集装箱和大件运输货品的时候弹射而出的机械触手了。这些触手可以高效率的将地面上的物资抓取放置到内部的指定位置和货架上。精度就不用说了,一个人在摄像头拍清楚目标物品之后,直接在软件中选中目标物品,机械臂就能完整轻松的将目标物品抓取起来送到内部货仓承接区。承接区有专用的货物移动托盘机器人和起降吊车,比那些最牛的码头装卸货物还要快得多。
而这艘船底部的三根机械触手也是和巨灵神同款产品,石墨烯纤维做的操控绳索充当控制方向和承受拉力的肌肉纤维和高强度航空合金做的关节骨架配合的很好。一百多米的机械臂内部有五个动力枢纽(也就是操控绳索的电机马达和控制器),自由度足足有16个,精准且灵活,甚至并不亚于那些真正的章鱼触手。
在深不见光的海底,这种触手开上探照灯和加装操控设备,可以精确的抓取沉船内部的绝大部分货物和零件,操作人员坐在船上就能把海底沉船内的所有房间都打开,操纵和人手一样的机械臂拿起各种沉船内的物品,统统打包放进收纳盒,一个钉子都不会遗落,文物和有价值的东西统统都能被机械臂捡走。有了这神奇的机械臂,根本就不需要潜水员冒险深入沉船,在海底暗流和缺氧环境中承受巨大水压去赚取搏命换来的那些未知大小的利润。从此以后打捞沉船的行业就对李星火变成一个风险低利润高的行业了。单向透明且安全,全世界独此一份,在多数同行意识到这个商机之前,他完全可以把全世界海底都逛一遍,古代近代的那些沉船全部标记和搜刮一遍。
沉船打捞行业可是一个极为暴利的冷门小众产业,全世界从事的人很少,但是每年产值起码几十亿,原因就是各种海难空难多年积累下来,海底拥有巨大的无人认领的宝藏。李星火实际上又多了一个出货的渠道。没错,他可以利用沉船打捞作为借口,直接将自己的各种仿古首饰、珠宝、手表、工艺品、瓷器、金银币、金银条、龙涎香等香料拿去拍卖会上合法的卖掉换取资金。
当然这艘船只是测试的,以后真的大规模去打捞,还是悄咪咪的用大型潜艇去操作比较好,这也是为了避免沉船所在海域归属的国家分一杯羹或者阻挠李星火捞钱而产生的麻烦,也能避免沉船原本所有者和注册国家的追索而经行的合理规避。那些欧美发达国家从中国非法抢走那么多文物珠宝金银,自己打捞沉船只不过是取点利息罢了,反正国力强大之后根本也不用在乎被人知道了自己打捞了被追索。中国追索西方国家的博物馆文物追了多少回来?就算被人在拍卖会第一时间发现并追索,李星火照样不慌?他完全可以在中国境内开的拍卖会卖,让那些西方国家干瞪眼。
这海量的沉船文物和珠宝工艺品古董足以支撑起一家世界上最大的拍卖公司了。共富拍卖总部前几个月就注册在了沿海的泉州这个古代中国海上贸易的起点城市。
这艘船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双体式设计,载重量大的同时,船体上的起重机能帮助打捞大型海底沉船和收放科考/观光潜艇。船上集合了日本最尖端的雷达和半导体技术打造出来的气象监测雷达(预警雷达)和电磁干扰设备也是给国家秘密准备的尖端技术装备,随时可以运回国去当大礼包。
这艘船底部还安装的可以扫描海底地形数据并建模绘制高精度等高线地图的声呐设备和分米级分辨度海底磁感应扫描设备。任何沉船和非自然造物都能被扫出来。多跑几趟在海上待个几年,全世界的海底地图都能分毫不差的绘制出来。绝对比卫星遥感画得更加精细可靠。存在电脑上的数据随时可以根据情况更新。
当然这艘船还有生态调研能力,尤其是对鱼群的声呐测定、电场感应、卫星通讯、捕鱼雷达等等都是测试装备,为以后制造高端渔船做技术测试。美国、日本都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卫星导航、探鱼系统,他们可以从天上、海底、沿岸领域探测追踪鱼群,能随时知道鱼群的动向,保障渔船的捕捞成功率。
远洋渔业特点是远离生产基地、独立性强,必然要求船体轻、速度快、网具操作自动化(降低渔民劳动强度和受伤风险)、加工自动化、系列化。
随着工业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渔船的马力、吨位、航速、舱容量、捕捞机械自动化程度、综合生产能力、自我维修能力、加工能力等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日本的渔船装备的先进程度大大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
所以安土丸号不仅发动机主机先进、航速大、辅助设备也颇为先进,捕鱼测试用的助绞机、起网机、动力滑车、吊车也十分先进。另外,驾驶室内装有3台雷达,卫星导航仪、回转式罗盘、自动导航和计程仪,以及单边带和甚高频通讯设备。船上还配有一架用来侦察鱼群的直升飞机,飞行最大高度达2900米,每小时时速为15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