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导师师部,董子秦正在编纂有关汉国陆军整改的计划书。
对于能够拿到这样一个“艰巨而又伟大”的任务。董子秦实际是很忐忑的,并不像外面的那些人说的“春风得意马蹄急”。
而是一种很复杂的心态,虽然当初让他创建教导室的时候,就有这个可能,当时还抱着一种干就干,谁怕谁的想法,但真的让他搞的时候,董子秦又有些退缩,毕竟这种事干好了,可以被人叫一声“董师爷”,干不好,那就是“董莫人”,没准还要提前脱下这身军装。
看着窗外的那颗荔枝树,因为夏季的原因,上面挂满了红彤彤的果实,董子秦看的心痒痒的,招呼警卫员,摘了盆过来,洗也不洗,直接拨开就吃。
嘴里嚼着荔枝,眼睛却一直放在那些这几个月编写的文件上,每看到一处觉得合适的,就用红色钢笔,画上圈。
一直画到一盆荔枝吃完,董子秦才慢慢的放下笔,重新的整理起有关“改编”的文件。
几天后,一份有关陆军改变的文件,在陆军内部引起了轩然大波,盖因那个董子秦提出的“重改师团制计划”。
要知道在几年前,现在的陆军部长陶望就曾经以师团制不适合战争需求,将之改为军旅制,也就是目前的军区制。
但现在的董子秦的这份师团制度算是彻底的开了倒车,引起了汉国陆军内部很大的争议,算是董子秦这個人小火了一把。
只不过在多数人看来,董子秦最后肯定会碰壁,甚至有一部分看董子秦不顺眼的人已经开始期待董子秦的倒霉,以及他被拿下后,教导室的主将入选了。
但很可惜,在陶望召见董子秦之后,就宣布“全军认真研究师团制”。
没有这个,再好的军队,再好的火力配比都是空中楼阁,没有任何意义。
虽然八十五毫米迫击炮同样能够胜任这个工作,但在分秒必争的快速攻防战中,速度,时间,就是决定战争走向,最大的因素,甚至没有之一。
主要由两个通讯组组成,负责和下方的各单位保持联系,最后将情报汇总到通决策和参谋两个部。
话虽然简短,但却可以看出可以看出董子秦对于这个团级指挥部的“期望”有多大。
主要的任务,其实就是炸前方是火力点,稍微大一点的工事,都得向后方呼叫火力支援,以至于有人嘲讽这种炮是飞行版手榴弹,狗都不用的东西。
毕竟在通讯不便的时代,一个指挥官,一个将军,哪怕他有一万人,他也只能指挥到团,至于营,那得靠下方的团长。
最早的时候,对于无线电报的运用,陆军的想法是将之配备到团,甚至认为配备到营,都是一种浪费,在这些人的眼中,最基层的士兵,往往是没有机会接受指挥的,或者说,他们最大的作用,就是听从已经做好的命令,这也是这个时代陆军的“习惯”,或者说是必然。
对于团级部的建设,董子秦就曾在给陶望的报告中写道:
一个团除了这些基本的单位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团部。
一个团级火炮营,总共装备九门这样的七十五毫米火炮,是汉国陆军的中流砥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