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无法加载
翻页 夜间
0898月城文学>灵异小说>和残疾夫君逃荒养娃日常 > 第0125章 吃醋
    张达一看这工程有点大,而小奇和春旺要扎火把,不能做固定的帮手,便寻来了打铁的叶氏父子做帮手。张达对叶氏父子和外人不止一次地讲,放在修院墙之前,他是不太敢接这桩活的,毕竟杜阿银年纪青,又才嫁入杜家没几个月,这么大工程,怕她做不了主,但那院墙修完,杜阿银工钱给得高付得爽快,不似城里那些吝啬户可比的,他才放心接的。这叶氏父子,叶老爹是个瘦小的老头,喜欢抽个旱烟,和杜阿银说话也是笑咪咪的,一点也不像个打铁的;小叶倒生得却高大魁梧。叶老爹手巧,不仅会打铁,还会砌灶头、做木匠活,小叶却力气奇大,加上小奇,很多力气活,两人就直接摆平了。杜阿银都怀疑小叶不是叶老爹的亲生儿子,要不小叶就是基因突变的产物。齐大姑一看杜阿银又要开始折腾了,真是心疼那些被杜阿银一撒手就花出去的银子。自打张达和小叶父子改造后院开始,齐富便说齐奕要去义庄玩,杜阿银真不知道义庄有什么好玩的,齐富是想让齐奕和一堆尸体做玩伴?但齐奕一听去义庄玩,却十分欢喜跟着去了,每日还迫不及待的。杜阿银本以为齐奕最多当秋游玩个一天半日,谁知道齐奕却上了瘾,天天都要去。齐富在义庄当差一直都吊儿郎当的,几个月,杜阿银都没闹清楚他到底是白天当差还是晚上值夜,却因为齐奕要去玩,而勤勉起来了。每日天不见亮,齐富就带着齐奕出去了,深夜才扛回来,为什么扛回来,因为齐奕已经在他身上睡得跟个小猪一般了。等张达、小叶把后院改造工作完成,杜阿银又花了五两银子买了一头小毛驴和一辆旧板车回来,隔出来的两个棚子,一个棚喂养小毛驴,一个棚子用来堆放做火把的原料。齐家牲口棚到后门有个简易的小木屋,应该是齐家兴旺的时候,看后门和看牲口的下人住的。小奇干脆就从前面的厢房搬到这间小木屋,杜阿银可不想亏待小奇,也让张达翻新了一下,将那间屋好好布置了一番,铺了厚厚的干草,再垫了个褥子,放上被盖,又翻出两个旧柜子并两条长凳,让张达刷了土漆,晾干了放进屋里。齐富带着齐奕来参观了一下,有点嫉妒地说杜阿银对小奇比对他好多了,杜阿银不理齐富,小奇之于她,又乖又懂事,作用比齐富大太多了,她从嫁到齐家,齐富没帮她干过活,看义庄也有几个月了,每月三百文的工食银,她就没见过一文。齐富参观完,在杜阿银眼里看到的全是嫌弃,将齐奕丢给小奇,便知趣地闭嘴走人。然后杜阿银就见齐富也不带齐奕去义庄玩了,而是双手抱胸靠在灶房墙上看张达干收尾的活。杜阿银可没齐富这般闲,她要备粮;要找媒婆给杜阿金说媒;怕冬天柴禾涨价,还要买柴禾;家里大大小小的事都得她安排。但杜阿银还是忍不住提醒提醒齐富:“你那条腿看样子伤得并不重,既然伤好了,就多活动活动。”正盯着张达干活的齐富听了,看了杜阿银一眼道:“你嫌弃为夫腿有残疾?”杜阿银切了一声道:“有哪个人喜欢瘸着腿走路的,你愿意瘸就瘸着好了,当我没说。”杜阿银说完却见沈家那辆驴车出现在后院门口,懒懒靠在着的齐富突然精神为之一振,瘸着条腿就朝驴车走去。齐富走近马车,杜阿银就见玉娇娇那张千娇百媚的脸从帘子里探了出来,杜阿银在心里切了一声,这沈家跟自己犯冲吧,沈家小妾勾引自家男人,沈家小姐勾引自家兄长,情节离奇,曲折动人,怕小话本都不敢这么写。杜阿银懒得看齐富与那玉娇娇的龌龊,转身忙自己的去了。齐富一见杜阿银根本不在乎,顿觉得无聊,把玉娇娇伸过来的手一下拂开,生生打断玉娇娇想说的话,转身便离开了驴车,往自己当差的义庄去了。只是程瞎子却突然冒出来,一把勾住齐富的脖子道:“富,这是咋了?”“跟你何干?”“是不是又在小娘子那里吃了瘪?”程瞎子见齐富不应,自顾自地道,“刚才,本仙都瞧见了,那不成,那玉娇娇不成,就算以前有几分姿色,眼下已然人老珠黄,还给人当了妾,你若想要用这招让你小娘子吃醋,必须找个年纪青的,还这样这样的…”程瞎子用手比划着。“你仙儿不说话,没人当你是哑巴,而且你个瞎子,拿啥瞧见的,用嘴吗?”程瞎子一点不计较齐富的不舒服,反挪揄地问:“是不是还不曾睡着?”“滚你仙儿的。”“看样子,软玉温香是打动不了你那小娘子的,那就换成霸王硬上弓,如何?”程瞎子见齐富不接话,赶紧接着道,“本仙有一副上好的春药,看在你们兄弟情谊的份上,只收你五十文,如何?”“滚!”“绝对物有所值,兄弟价,四十文,要不三十五文,三十五文已然是最低价,不能再少了,保你用了不后悔。”“滚,滚,滚,有多远滚多远去!”“富,价格好商量,好商量…”程瞎子又撵上去。杜阿银很快给杜阿金找好了说媒的婆子,又断断续续买些柴禾回来,让小奇和春旺把能做火把杆的部分截下来,放进棚子里,剔下来的枝桠和不适合做火把的部分放到柴房用来烧水做饭,心里还盘算着小毛驴太小,一时不能和小奇下乡去收柴禾,就得在这些挑夫中选个老实的固定收柴禾。当然备粮,才是杜阿银认为的重中之重的事,粮食除了贵,买多了还显眼,陵川总共有四家卖粮食的铺子,沈记粮行最大,卢家粮铺最小,她手头空松,就会去沈记粮行买两三袋粮食,为了把买粮的周期拉开,其余三家也不定期去买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