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98月城文学>仙侠小说>新史记—中国大航海时代 > 第17章 中左所之劫难
    原来清福建巡抚张学圣在侦知郑成功南下广东勤王后,就调遣驻守泉州的中路总兵马得功乘机袭取厦门岛。

    清军虽然在陆上力量上占据有绝对优势,但要对厦门岛发动进攻,则必须有一支海上力量,清军的船只严重不足。当时郑成功的叔父郑芝豹居安平,在张学圣的威胁下,郑芝豹向清方提供了八艘船只,清军总计拼凑起七十艘船。

    三月初,七十艘满载步兵与骑兵的清军船只在马得功的率领下,向厦门岛进发。

    这次进击引起岛上的守备军队的恐慌,首先是海军将领阮引不战而逃,使得清军很轻易在岛岸登陆,紧接着,原先信誓旦旦声称可以守卫岛屿安全的郑芝莞,并没有体现他的勇气,他惟一做的一件事,就是席卷珍宝,弃城上了一艘船,驶离厦门岛。

    郑芝莞不战而弃厦门,海军将领阮引也不战而逃,郑成功最重要的这个后方基地,就这样落入清军之手。

    郑成功的妻子董夫人幸而逃险,她抱着儿子郑经逃到海边,搭上一艘船,她问船夫郑芝莞的船是哪一艘,并且要船夫将她送往郑芝莞的船上。郑芝莞因为船上载满珍宝,生怕董夫人发现,便以兵船不便居住为由,要董夫人转移到其他船上。

    董夫人心里知道郑芝莞暗藏珍宝,所以坚持不下船,郑芝莞也没有她办法。

    由于郑军在厦门岛内缺少骑兵部队,马得功携往岛上的五百名清军骑兵得到纵横驰骋,如入无人之境,曾经在隆武朝中担任大学士的曾樱在得知清军破城后,在家中自杀身亡。

    三月十二日,福建巡抚张学圣、兴泉道黄澍等人率军进入厦门,这两个人到厦门的目的,是贪较郑氏集团的庞大财产。

    厦门历经郑芝龙、郑彩等人的经营,在岛中贮存大量的物质、军饷以及私人财产,张学圣、黄澍等人在岛内短暂停留,因为清军的海军实力不济,只要郑军的强大海军包围厦门岛,那么清军便面临被一网打尽的危险,所以张学圣利用郑军主力尚未返航之际,将岛内大量的物质、军饷、财物一并运往大陆。

    郑彩在厦门岛上数十年苦心经营的成果,毁于一旦,被清军掠走的黄金达九十余万两,珠宝数百镒,米粟数十万斛,还有大量郑军将士的私人财产以及百姓的财物粮米。

    郑成功长期以来之所以在抗清事业上没什么起色,主要原因一是缺乏一个稳固可靠的基地,二是缺乏粮饷。在计取郑联,夺得厦门岛后,凭借郑彩多年积累下的雄厚资本,在粮饷上终于有了坚实的储备,然而这次由于郑芝莞玩忽职守,不战而弃守厦门,致使这些雄厚的物质储备,损失殆尽,这是郑成功抗清以来所遇到的最大挫折。

    黄澍等人在搬运走这些财物后离开厦门岛,只留下马得功的军队驻守。

    此时从南澳启程北上珊珊来迟的郑鸿逵舰队终于抵达厦门。

    郑鸿逵切断马得功逃回大陆的海上交通线,并派部将杨杼素、吴渤等人率军登陆,与马得功的清军激战,马得功的骑兵部队占据优势,在战斗中,吴渤中箭身亡,战斗陷于僵局。

    随郑鸿逵返回厦门岛的施郎手中并没有军队,只有陈埙、郑文星数十名随从,但他还是果断登陆,勇敢投入战斗,虽然人数很少,但他居然挫败了一股清军的进犯,并且一直追击在中左所城外。施郎的勇敢表现,令郑鸿逵的海军也受到鼓舞。

    三月二十二日,驻扎在广东大星所的郑成功接到郑鸿逵的书信,在信中,郑鸿逵敦促郑成功速速返航厦门。

    郑成功沉默良久后,慨然说道:“奉旨勤王,今中左既破,顾之何益?且咫尺天涯,岂可半途而废?国难未报,遑为家为?”毅然决定继续南下,与永历政权的抗清力量会师。然而,当三军将士得知厦门岛被攻破的消息后,无不骇然,这些将士的家眷多在厦门,此时厦门仍在清军手中,家人生死未卜,哪有心思继续南下作战啊?

    三军将士哭声遍野,诸镇将领纷纷前来劝说郑成功,即刻返师厦门。郑成功见士兵思家,士气不可为,无奈地叹了一口气,向南而拜,说道:“臣冒涉波涛,冀近天颜,以佐恢复,不意中左失守,将士思归,脱巾难禁。非臣不忠,势使然也。”说罢泪流满襟,三军哀恸。

    由于贮存于厦门岛上的粮饷贮备已全部落入清军之手,郑成功在返航之前,决心先从大星所以及附近的清军控制区先夺取一些粮食,否则大军返回后,将面临缺粮的困境。二十五日,郑军舰队全体返航。

    中左所失陷导致了郑成功南下勤王的计划受挫。在这段时间里,永历帝与大西军的合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永历帝在狗急跳墙之下,封孙可望为\"冀王”,但孙可望拒不接受,坚持要\"秦王\"的封号,不过孙可望仍然派出五千人的军队进入南宁,以保护这位光杆皇帝,在这样一种局势之下,永历帝已经只是一个虚假的象征了,最后,孙可望如愿以偿以获得\"秦王\"的封号,将自己的地位提升于李定国、刘文秀之上了。关于永历政权的其他情况,后文将继续提及,先来看看厦门岛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