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人,他致力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军事组织。他曾经历过弘光政权与隆武政权,并发现明帝国一直以来内部纷争不断,文臣与武将之间相互排挤倾轧,又有所谓\"清流\"与\"阉党\"之争,他曾经痛心地说过\"我朝委实无人,文臣弄权,“\"君实非戡乱之君,臣多庸碌之臣。”正是这种派系利益乃至个人利益之争,使得偌大一个帝国,拥有广阔的土地、人口、资源,却面对满族人的打击而溃不成军。郑成功决心将自己的军队建立成一支团结一致、绝对服从于他的强大军事力量,避免内部争斗为组织带来的灾难性后果。
从泉州撤兵,虽然是一次挫折,但他的军队并没有遭到损失,郑成功开始网罗更多的名士与武将。不久,原浙江巡抚卢若腾、进士叶翼云、举人陈鼎等人相续投奔郑成功,郑成功对这些文士十分尊重,以上宾之礼相待,在制定政策过程中,不时咨询他们。另外,郑成功也收罗一批武将,其中有甘辉、蓝登、邱缙、林壮猷、金裕。
甘辉是海澄人,身材短小,猛勇绝伦,后来成为郑成功麾下最骁勇的战将之一;蓝登是漳浦人,武艺高超。郑成功深知自己的力量还过于脆弱,他不是象黄道周那样容易意气用事的人,他首先要训练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并且必须要有足够的物力、财力来维持这支军队的给养。
郑成功继承了父亲海上贸易事业,作为郑芝龙的长子,他生长于一个有着浓厚商业气氛的家庭里,对海上贸易的重要性有着深刻的认识。郑成功曾经向隆武帝建议\"通洋裕国”,也曾向父亲郑芝龙建议\"大开海道,兴贩各港,以足其饷”,不过由于此时郑成功只有没有一块稳固的基地,所以他在海上贸易上也同样存显得薄弱。正当郑成功忙于通商与练兵之际,闽粤的抗清形势又出现乐观的局面。
在1647年七月,福建义军攻克建宁府之后,紧接着,鲁监国政权的南明军队在八月到十月间又攻克连江、长乐、永福、闽清、罗源、宁德等地,福州周边的县城几乎都落入南明军队手中。南明军队的胜利大大激励沦陷区抗清运动的升级,在福州府的东北部的福宁州,原隆武朝廷的大学士刘中藻于福安起兵,并且克复县城,之后,福宁府各地也先后爆发义军起兵,到了次年初,在刘中藻的主持下,义军占领福宁州。这样,福建中北部的福州府、建宁府、兴化府、福宁州基本上落入南明的控制之中。
从1644年清军入关到1647年的几年间,清军以令人不可思议的速度将占领区由北推进到南方,势如破竹。但是这种千里大跃进的作战导致了一个后果,就是清军的占领区并不牢靠,一方面是清政府野蛮的政策引起强烈的反弹,另一方面,由于收降太多的明朝将领,要给每个降将予合适的职位与权力,显然是不可能的,这无疑使得明朝降将对清廷的态度出现了转变。
金声桓是一位为清廷卖命的南明降将,他原是左良玉的部将,投降清军之后,作战很卖力,在进攻江西的战役中充当急先锋,可是最后清廷授予的官职与他的期望值相去甚远,同时他与清廷任命的江西巡抚、巡按等人矛盾甚深,在这种情况下,他决心反清归明。1648年正月,金声桓发动兵变,杀死江西巡按、布政使等多名高官,江西巡抚被擒。金声桓的反清归明,对全国的抗清时局产生了非常积极的作用,除了江西南部地区外,其余大部都起兵响应金声桓,一时间江西成为反清的阵地,金声恒的军队继而攻占九江,长江中下游一带的沦陷区倍受鼓舞,特别是湖北、安徽等地的反清势力迅速复苏。
在金声桓反清之后的三个月,即1648年四月,两广提督李成栋也宣布反清归明。李成栋这个人,是个屠夫、刽子手,他曾是李自成的部将,后投降清廷,充当清廷打手,是\"嘉定三屠\"这一骇人听闻屠城事件的主要责任人,在剿杀隆武帝与绍武帝更是充当急先锋的角色。李成栋与金声桓一样,自认为为清廷立下卓著功勋,在攻占广东后,他自认为朝廷将授他两广总督之职,不想清廷却将两广总督、广东巡抚授予所信任的辽东汉人佟养甲,这令李成栋怀恨在心。李成栋之所以最终反清归明,还与他心爱的一个女人有关,这个人是他的爱妾赵氏,赵夫人到广州后,力劝李成栋反正,迎回永历帝,李成栋举棋不定,赵夫人为了让李成栋下定决心,采取极端的尸谏,她结束自己生命,临死之前,以血代墨留下一封书信,赵夫人的死,令李成栋深深被震憾了,使他原本麻木冷漠的内心涌出一股血性之气,最终毅然起兵,加入到反清的行列,这在当时,无疑是爆炸性的一个事件。
江西、广东均掀起一波反清浪潮,郑成功审时度势,准备主动出击。
郑成功的实力仍然不够强大,所以他将进攻的矛头指向安平西部的同安县,这里的清军守备力量比较弱,攻占同安也可以保证安平基地的安全。1648年四月十日,同安战役打响,郑成功率林习山、甘辉等将领,从水路、陆路两个方向出击,兵临同安城外。清军出城迎战,清军除了骑兵、步兵之外,还包括了人数不少的乡勇。
同安城外的战斗,表现最突出的是刚刚投奔郑成功不久的甘辉,他作战勇猛,胆气过人,在战斗中,同安守备王廷被甘辉所斩杀,清军伤亡过半,只得退入城中。由于同安城的城垣低矮,而且地形平坦,无险可守,所以清军副将廉彪、知县张效龄弃城而逃。第二天,郑成功的军队兵不血刃占领同安城。
这次战役规模不大,不过对于郑成功来说,意义不小。与前一年的泉州战役不同,这次郑成功是独立作战,这一年他也只有二十四岁,独立指挥对于磨炼他的军事才能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也使他的影响力日益扩大。一些郑芝龙的部将又陆续归集到了郑成功的麾下,其中有林察等人。林察曾是郑芝龙的部下,海军将领,在郑芝龙降清之后,郑氏集团许多旧将都投降清军,但林察拒绝投降,他南下广东,拥立绍武帝,但不久绍武帝与永历帝两个政权兵戈相见,爆发内战,林察率海军击败了永历军队,但不仅后由于李成栋率清军入广东,绍武政权覆灭,林察四处辗转,回到福建。郑成功发动同安战役取得胜利后,林察前来投靠,并向郑成功详述永历政权的情况。
此时李成栋在反正之后,控制了广东,并将永历帝从广西迎回到广东肇庆,广东成为反清的大后方,永历帝在南明的合法政权得到承认,在这样的背景下,郑成功决定放弃使用隆武年号,改奉永历年号,并派人前往肇庆,上表称贺,表示认可永历政权的领导地位,并且率领一部分战船,抵达福建南部的铜山岛,准备等候永历帝的圣旨,以便与永历政权的其他军事力量通力合作,共图恢复大业。
此时,福建中北部的抗清运动遭到清政府的血腥弹压。
鲁监国与郑彩的军队,包括各路自发兴起的义军曾一度控制了福建的中北部地区,在形势大好的情形下,两个因素导致了收复福建军事行动的失败。
第一个因素,是南明政权中无法克服的毛病,就是内部的争斗与倾轧。来自鲁监国集团的熊汝霖与郑遵谦与郑彩之间矛盾重重,在1648年初,郑彩先后除掉熊汝霖与郑遵谦,这使得鲁监国与郑彩之间的合作出现了巨大的裂痕,同时,收复福宁州的功臣刘中藻与郑彩也是矛盾很深,这些内部的争斗破坏了抗清力量的团结,内耗使得清军得以各个击破中北部的南明力量。
第二个因素,是清军大举增兵,礼部尚书陈泰被任命为靖南将军,统兵大举进入福建,同时,浙闽总督陈锦也派兵从浙江入福建,到四月清军援军主力进入福州,之后几个月内,鲁监国政权控制下的福建中北部绝大多数县城,均落入清军之手。
七月,由于闽中、闽北等地义军多被清军击败,清军将领佟鼐、李率泰、陈锦率军南下,直扑同安。
留守同安的郑军出城与清军会战,但寡不敌众,郑军将领邱缙身中五箭,身负重伤,军队被迫撤回同安城内,但是同安城的防御工事很是脆弱。由于郑成功已率主力到铜山岛,同安城守军没有外援,只得死守,郑军的战斗非常顽强,使得清军屡屡受挫,攻城战持续了一个多月,到八月中旬,同安城终于被攻破。
郑军守将邱缙、林壮猷、金作裕均投入与清军的巷战之中,力战而死,担任同安知县叶翼云等人被俘,拒绝投降,从容赴死。
这次同安保卫战,郑军表现出极为英勇的大无畏精神,令清军伤亡极大,清军主将佟鼐恼羞成怒,下令屠城,致使同安城内屋舍一空,血满沟渠。由于同安距郑成功所驻的铜山岛距离很远,加之清军的封锁,直到八月份,郑成功方才得知同安城被围攻的消息,他大惊失色,当即命令海军返援,可不巧的是,海上狂风巨浪,迫使船队整整花了五天的时间,才抵达金门岛,此时已经传来同安失守、全城遭屠的消息,郑成功在金门岛遥祭英灵,失声痛哭,全体将士,无不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