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彩与郑联都是郑成功的族兄,在郑芝龙降清之后,郑彩与鲁监国政权联合,由于郑成功、郑鸿逵拒绝承认鲁监国的政权,所以与郑彩的关系有所疏远。随着鲁监国势力被清除出福建,而郑彩又涉嫌杀害鲁监国的大臣,最后郑彩与鲁监国分道扬镳,与郑成功及郑鸿逵的关系有所改善。从史料上分析,郑彩不仅允许郑成功的军队停驻于厦门岛,而且这个岛也成为郑军一个粮食的储藏基地。
从地理位置上看,厦门岛是一个非常好的军事基地,首先它是一个海岛,而且开发比较早,岛上修筑有城堡。对于在海军力量上占据绝对优势的郑家军而言,海洋是一道清军难以逾越的天然屏障;其次,厦门临近漳州与泉州,这两个地区都是相对富庶之地,便于筹集粮饷,而且郑氏集团的根基也比较深厚;更为重要的一点,厦门岛是郑芝龙多年苦心经营的海上运输杻纽,是郑氏集团对外贸易最重要的基地,大大小小的商船频繁出入厦门港,使得这个小小的岛屿富裕繁华。
相比之下,郑成功所占据的铜山岛、南澳岛在位置上就不是很优越,特别是在粮饷的征集上,远不如厦门岛所拥有的地利,在商业贸易的地位上那更无法与厦门岛相比。郑成功后来开辟的潮阳根据地,根基十分不牢靠,一方面清军已经大举进攻广州,广州城的陷落似乎是不可避免了,另一方面,郝尚久的降清,以及来自福建的清军已驰援潮州,时刻威胁着潮阳根据地的安全。
郑成功的抗清信念是相当坚固,如果要有大发展,无论是铜山、南澳还是潮阳,都远不如厦门岛来得优越,但是厦门岛是族兄郑彩、郑联的地盘,要夺取厦门岛,势必是一场内斗,怎么办呢?郑成功一时陷入两难的选择,在这个时候,郑芝莞与施郎成为促成郑成功下定决心的关键人物。
最初向郑成功提出夺取厦门岛的是族叔郑芝鹏,但是起初郑成功并不敢有这样的念头,他说:“彼船只倍多,部将老练,取之不得,反结为仇。”
郑芝莞力劝郑成功说:“建国在厦,迩来横征暴敛,民不聊生,取之正当其时”。郑芝莞是在给郑成功一个良心上的理由,这个理由就是郑彩兄弟在厦门岛上横征暴敛,导致民不聊生;郑成功果然听了之后不禁心动,他密召最有谋略的将领施郎前来参与讨论,商量如何对郑联发动突然袭击,夺取厦门岛。
施郎对郑成功说:“征之未见为是,当设计图之。”建议不以力取,而是以计谋夺取厦门。郑成功让施郎继续分析:“试陈可图之计。”施郎提出一个计策,即郑成功亲自率少量船只抵厦,郑联见郑成功人少,必然不加防范,其余大部船只伪装成商船,秘密停泊于岛外诸港,集结待命,只要计杀郑联,就可以马上控制整个厦门岛。
自从郑芝龙被清军挟持北上之后,郑家军陷入群龙无首的局面,以郑彩、郑成功、郑鸿逵为首的三支势力互不归属,从名份上说,郑成功是郑芝龙的长子,他理所当然应该继承父亲留下来的军事资本,从能力上说,郑成功自从起兵抗清以来,势力与影响力都不断地扩大,他的势力已经超过叔父郑鸿逵,同时许多郑芝龙的旧将都投奔到他的麾下,这些旧将也希望郑成功能成为郑氏集团的最高领袖。
郑彩的力量最为强大,他的兵力比郑成功要多出数倍,如果能吞并郑彩的军队并夺取厦门岛,那么郑成功的抗清事业将有一个坚实的基础,这不能不让郑成功动心。但郑成功还是不太忍心对族兄动手,他沉吟良久说:“此计甚当。但吾欲善取之,庶免杀兄之名。”郑芝莞提醒郑成功说:“不杀之,恐其部卒恋主。不如杀之为是。建成、元吉,岂非亲兄弟乎?”当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杀死亲兄弟李建成、李元吉,这才有后来的贞观之治,暗示做大事者,要下得了狠心,这又是给了郑成功一个说服良心的理由。
在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郑成功最后下定决心,实施由施郎提出的计取厦门的计划。
八月十五日,正是中秋节,一轮明月当空,银光柔和洒在无边的海上,在波浪中化幻成千万明月,荡开、破碎。入夜时分,四艘大船在厦门的鼓浪屿抛锚停泊,郑成功与甘辉、施郎、洪政、杜辉等将领以及五百名士兵登上岛屿。鼓浪屿的守兵却是认得郑成功的,便搭了小船,上厦门岛上去通报给郑联。
此时郑联正在万石岩上大宴宾客,饮酒赏月,觥筹交错,兴致盎然,当侍卫入报郑成功率四艘船返回厦门时,郑联并没有在意。
其实对于郑成功,郑联的哥哥郑彩一直有防患之心,在郑彩率舟师北上时,曾叮嘱郑联说:“国姓帆船来往,宜备之。”但是郑联不以为然地说:“少年乳臭,虚名而已,何足介意。”这一年郑成功只有二十六岁,在郑联看来,他还不足以成大事。但是郑彩对郑成功胸怀大志且坚忍不拔的性格特点有所了解,他告诫郑联:“弟言谬矣,且不可以少年轻之,细观调兵,甚有经济。”并且一再提醒:“吾提师远出,弟当留心防范,且不可以为戏。”
但是郑联压根不相信郑成功会对他构成任何威胁,因为厦门岛的驻军不仅数倍于郑成功,光是兵船粮饷,也要比郑成功要多出十倍。厦门岛面积并不大,郑彩兄弟居然粮饷储量如此巨大,看来郑芝莞所说的\"横征暴敛\"并不是空穴来风。当郑联得知郑成功率四船返回时,他确实没有放在心上,才四艘船,哪能搅得起风浪啊。再说中秋节是传统团圆的佳节,这里郑氏亲戚又多,郑成功在此时返回,似乎也是顺理成章之事。然而令郑联没有想到的是,郑成功此番返回厦门岛,绝非仅仅四艘船,他的其余船只均伪装为商船,在郑成功抵达后,陆续停泊在厦门岛附近的岛美、浯屿、大担、白石头等地,就等着郑成功下达命令。
第二日清早,郑成功从鼓浪屿搭船上厦门岛,拜会郑联。结果郑联昨晚喝多了,醉熏熏的,还没睡醒,得知郑成功来访,他方才起床梳栉,出见郑成功。在寒暄几句后,郑成功对郑联说:“师屡败绩,赧颜相见。倘吾兄见怜,以一旅相助,得片土栖身,终不敢忘大德。”这是一句试探性的话,郑联这个人,没有心计,颇为慷慨,马上一口答应,回答道:“军旅相助,分所当然。”并且挽留郑成功小酌,几杯热酒下肚,东南西北神侃,对郑成功的到来并没有丝毫的防备之心。
只是郑联没有想到,他对这位族弟表现出来的慷慨,并没有改变郑成功的既定决心,在郑成功看来,郑联的不设防正是下手的良机。他推托有事在身,先行告辞,出于郑联府第,马上下达指令,要求所有伪假成商船的军舰,马上进厦门港,秘密集结于郑联海军舰队附近,并密切监视其一举一动,并且约定,以炮声为信号,一旦炮声响起,马上夺取郑联的海军船只。
当晚,郑成功在虎坑岩设下酒席,邀请郑联赴宴。郑联这个人喜欢玩乐,哪有不去之理,在酒宴期间,投壶角胜,酒兴一来,更是酣畅淋漓,郑联根本没有料到,这是他最后的晚餐了。到了晚上,郑联方才掌灯回府,郑成功早令部将杜辉等人埋伏于半途,等郑联行走到半山塘时,杜辉等人蒙面杀出,郑联喝得醉薰薰的,哪有戒备之心,突遇刺袭,猝不及防,竟被杜辉等人所杀。
杜辉得手后,郑成功马上在山顶发炮为信号,施郎、甘辉、洪政等人马上率舰队包围郑联停泊在海港内的船只,另有一部分海军登陆后进入厦门岛内,迅速控制岛内的主要政府机关。郑成功以保护郑彩、郑联家属为借口,派军队包围郑彩与郑联的府第,没有命令严禁出入。
第二天,郑成功发布郑联遇刺的消息,他假惺惺地声称\"谁杀吾兄,仇不共戴”,并悬赏抓拿凶手。虽然这只是猫哭耗子的表演,厦门岛内的郑联部将当然心知肚明,但是并没有人企图造反,究其原因,一来可能郑联这个人真的是不得人心,再者郑彩、郑联的军队本来就是属于郑芝龙系统,而郑成功是郑芝龙的长子,现在他来执掌这支军队,似乎于情于理都说得过去。
郑联的部将陈俸、蓝衍、吴豪等人前来归附郑成功,之后,郑彩的海军将领杨朝栋、王胜、杨权、蔡新等人也陆续舟师来归附。这样,郑成功兵不血刃,夺取厦门岛,并且吞并了郑彩、郑联在厦门岛内的军队、战船以及军用物资储备,一跃成为郑氏集团里无可争议的统帅。
率师北上的郑彩得知厦门岛被郑成功占据后,勃然大怒,然后又长叹了一口气说:“是吾之咎,所托非人。”他马上挥师南下,想要一鼓作气夺回厦门岛。此时郑成功已经做好充分的迎战准备,结果郑彩大败,郑成功将郑彩的家人逮捕作为人质,这个过分的举动,激起了郑成功祖母黄氏的愤怒,她严厉地批评这位残忍的孙子,郑成功这才下令释放郑彩的妻儿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