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之战的大胜,掀起福建南部的抗清高潮,不甘心留着猪尾巴的热血男儿纷纷加入郑军的行列,使郑成功的兵力十分充裕。他组建二十八个新营,以二十八星宿命名,分别为:角宿、亢宿、氐宿、房宿、心宿、尾宿、箕宿、斗宿、牛宿、女宿、虚宿、危宿、室宿、壁宿、奎宿、娄宿、胃宿、昴宿、毕宿、觜宿、参宿、井宿、鬼宿、柳宿、星宿、张宿、翼宿、轸宿等营。
1652年四月,进攻闽南重镇漳州城的战役打响。
漳州清军守将王邦俊是郑成功的老对手了,在连连被郑军击败后,又惊悉浙闽总督陈锦败亡的消息,更使他胆战心惊,四下派人前往各处求援。这次攻城战对郑军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在历来的战斗中,郑军暴露出最大的弱点,便是在攻城战这个环节十分薄弱,在这长泰攻城战中已经尽现无遗了。对于城防坚固的漳州城,郑成功打算采取长期围困的策略,以最小的代价攻占这座重镇。
当时漳州城共有四个城门。郑成功在围困漳州城的兵力上是这样安排的:
在西门方向上,第一道包围圈是仁武营与义武营,第二道包围圈是前冲镇、礼武镇、尾宿营,机动作战部队为戎旗镇,西门防御线由戎旗镇长官王秀奇负责。
在北门方向上,第一道包围圈是护卫左镇、正兵镇、亲丁镇,第二道包围圈是左冲镇、右冲镇、亢宿营,机动部队为前提督黄廷部,这条防御线由黄廷负责。
在东门方向上,第一道包围圈是护卫前镇、角宿营,第二道包围圈是援剿左镇、中冲镇、后冲镇、心宿营,机动部队为右提督黄山部,这条防御线由黄山负责。
在南门方向上,有两座桥梁,一为新桥,一为旧桥,以游兵营、后劲镇分别把守两桥头,作为第一道包围圈,第二道包围圈是后劲镇、信武营、智武营,机动部队为陈六御的北镇,这条防御线由陈六御负责。
在另一个清军可能突击的八角楼方向,以氐宿营、柳宿营为第一梯队防御,英兵营为第二梯队,这条防线由张名振负责。
在打援方向上,由黄兴率中权镇、奇兵镇、援剿后镇、房宿营驻扎于东岳一带的大路,用以阻击清军通过大路向漳州城增援。
此时清军在浙闽一带处境着实尴尬,浙闽精锐在江东一役中,几乎被郑成功摧毁殆尽,其余兵力,又要驻守各城,以防当地抗清力量死灰复燃,在机动兵力上十分有限。可是漳州为福建之重镇,又不能弃守,怎么办呢?清廷将解围漳州的希望寄托在马逢知的身上。
马逢知是浙江金衢总兵,原名马进宝,由于骁勇异常,闻名一时,又被称为\"金衢马”,在当时是个赫赫有名的战将,他的部下也个个剽悍善战。在接到援漳的命令后,马逢知当即率四千人马,从浙江出发,南下福建。虽然马逢知的人马不是很多,但他非常自信,凭借自己骑兵冲锋陷阵的能力,要解围漳州城并不难。
五月,马逢知的援军经过千里行军,终于抵达漳州城外,已经可以望到漳州高大的城楼了,他自恃骁勇,下令全军加速挺进。
郑成功的部将们一看,清军来了几千人,几千人算什么呀,浙闽总督陈锦的数万人马,都被杀得片甲不留,于是纷纷向郑成功请战,要求出击歼灭这支清军援兵。郑成功有自己的打算,他摇摇头说:“不然。凡用兵之道,岂可全恃勇力,当明彼此之情。今陈锦新丧,提调无人,以素骁勇之逢知来,必以一当百,今且勿战,纵之入城,城内人多,粮必乏,外调既迟,内势窘促,破之必矣。”
于是撤去大道上的防卫,并在两旁设伏,马逢知一路挺进,不料却遭到郑军的伏击,马逢知的副将金凤将郑军生擒。此时郑成功却故意放马逢知一条生路,让他带着其军队逃进城内,日后的事实表明,郑成功这一策略是极为高明的,因为漳州城已经被团团围困,清军多了数千人马,这些人要耗费大量的粮食,后来福建巡抚王应元曾提到:“迨浙闽援兵继进,兵马盈万,刍粮倍前,储蓄告匮,民力罄竭。”
马逢知此时仍然非常自信,因为他麾下的数千人都是骁勇之士,经过几天的休整后,马逢知率兵杀出东门,试图击破郑军的包围。郑成功当即下令苏茂、陈胜等率军迎战马逢知,同时甘辉、周全斌、陈尧策、赫文兴等以云梯攻城,打乱清军的部署。马逢知一见势头不对,弃阵奔回,以骁勇著称的头都逃了,其他士兵还不跟着跑了,伤亡颇多,逃回城内。郑成功继续围困漳州城,他的想法一方面是尽量减少由于攻城带来的巨大的伤亡,另一方便,只要继续围困漳州城,清军势必要派军队前来救援,郑军便可以逸待劳,坐等清军送上门。郑成功这一战略,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面对高大坚固的城墙,郑军几乎无能为力。
为了防止城内清军的出城反击,一种更为有效的围困手段被郑军北将王有才想出来,在各营地前,挖掘一条宽一丈的河沟,再设置一道防御马匹的障碍,俗称\"鹿角”,再建一道木栅,在木栅内设置一道砂石垒成的防线,每隔一定距离,设一铜百子铳,另外还筑短墙,将一个个营地变成一个个堡垒。
郑军的这种架式,着实令王邦俊与马逢知感到心惊胆战,饶是马逢知的骁勇,也不敢出城作战,只得坚闭固守,漳州城已成一个孤岛。
这种围城战术,对城内清军与城外的郑军都是一次意志力的巨大考验,对郑军来说,驻师城外,而且又值多雨季节,处境也相当困难。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来自鲁王阵营的张名振提议,从漳州九龙江拦截江水,引水灌进漳州城内,这确实是一条好计谋,然而引水灌城的工程量极为浩大,而且正是多雨时节,河水上涨,水流湍急,如果不慎,不仅不能水淹漳州城,反倒淹了郑军自己的营地,所以郑成功最后放弃了这个计划。
郑军围攻漳州城,虽然久困不下,但足令清军胆寒,在这种局势下,漳州西部的漳平守将廉彪前来向郑成功投降,廉彪是个身强力壮的人,膂力过人,箭术高超,能左右开弓,百发百中,郑成功十分高兴,礼待廉彪,并且授他为室宿营的营官,令他招募壮勇,克复九龙江上游地区。
清军在陆路上的援漳行动屡遭挫折,便想出\"围魏救赵\"的方法,准备从水路直接袭击郑成功的大本营厦门岛,迫使郑成功回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