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年郭嘉除了明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外,其他还有另外一个东西,那就是集体林权证,也就是集体林地的合法归属权。
黑土屯这个小山村耕地比很多村落少,然而背靠大山的关系,分到了一些集体林地。
老支书一听便皱起了眉头:“承安,你想个人承包这些集体林地?这个恐怕有点难……”
黑土屯的这些林地目前只属于集体,还没分给个人,郭嘉2001年才开始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闽南省省林业厅组织下开展换证试点,2008年才全面启动集体林权改革,确权到户,让林农获得了价值2万多亿元的家庭财产和27亿亩集体林地的承包经营权。
82年刚明确分田到户和集体林权,许承安想承包集体山林那是肯定不行的,这种行为太大胆了,和某个人刚分田就把村民们的耕地们承包了差不多,不符合原则,甚至有点惊世骇俗。
许承安好整以暇地解释:“不是,老支书,你误会了,我只是想带着村民们一起种点东西。”
老支书停下来了抽旱烟,把烟斗放到桌上,诧异地道:“种东西?”
“对,这集体林地闲置着也是浪费,如果咱们屯子好好利用起来,就能挣到更多的钱!”
“分田到户后,村民们的时间多了,农忙过后就没啥事,很多人要么窝在家里,要么吃饱了没事做去大榆树下侃大山,闲置劳动力一大堆。”
“这些人并非不想干活,而是没活可干,如果咱今年做个规划,把集体林地开发一下,能够给每户都带来更多的收入,想来全村都是会支持的!”
“吉临长白山那边,不就有很多参农种林下参了嘛,能卖到三四十块一斤,很多人都致富了。”
老支书点了点头。
同为东三省,吉临长白山脚下的村门种林下参的事他也有所耳闻。
村里有了公共电视后,他几乎每天晚上都看新闻,其中有个新闻,就是和林下参相关的。
然而他很快又摇了摇头:“承安,要在咱们屯的集体林地种林下参怕是有些难度,我们这边的山林和长白山还是有很大不一样的。况且别人吉临省政府从70年代就派专家开始了林下参的培植研究,经验丰富,咱们技术也不够人家过硬啊!”
许承安耐心地等他说完,这才笑了笑:“老支书,长白山那边的林下参我只是举个例子而已,咱们这边确实不合适,我也没打算种林下参!”
林地条件和技术只是其中两方面,还有很多因素。
人参这玩意受众群是有局限性的,它的市场也就那么大。
刚开始种林下参的时候,吉林的参农确实挣了不少钱,然而人参一多,市场就被破坏了,到了八十年代中期,林下参价格暴跌,很多参农负载累累,苦不堪言。
林下参的种植周期也太长,不符合快速脱贫的理念。
还有,人参只能公家收,许承安少量收点野山参还行,批量收人参就踩底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