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是放烟花。
上年黑土屯喜事连连,赢下决定未来五年水源话事权的抢水会,出了许承安这个万元户,分田到户第一年粮食丰收……
大家都觉得过年得庆祝下,于是许承安提了个点子,那就是凑钱买烟花,找个固定的地点一起放,这样放得太久,也不用那帮小崽子家家户户跑,大家伙在一起看烟花也热闹。
众村民们都觉得他这点子好,一拍即合,于是各家各户纷纷凑钱,买了一大堆烟花回来,等年三十晚一起放。
这事最高兴的不是大人,而是屯里的小孩,他们早就盼着今晚的集体烟花了。
施秋玲的心性和大小孩差不多,喜欢凑热闹,年夜饭都吃得特别急,生怕会错过似的。
施秋宁看了一眼墙上的挂钟:“秋玲,你急个啥呀,烟花七点半才开始,这才七点!”
许承安则笑着道:“行了,家里也没别的事,咱也早点出门吧,不然秋玲的屁股长了钉子,坐不住!”
施秋宁急忙分辨:“二姐夫,俺屁股软得很,才没长钉子呢!”
施秋晴打了她一下:“小姑娘在男人面前说这话,也不害臊!”
施秋玲不以为意:“有啥害臊的,二姐夫又不是外人,嘻嘻!”
一男三女说说笑笑着出了门,施秋玲这个小馋猫还往棉袄的兜里塞了几把瓜子。
放烟花的地方是村委会前面的空地,也是村里的晒谷场,场地够大,还打了硬化,在这里放烟花最合适不过。
许承安等人出现的时候,村民们纷纷主动过来和他打招呼。
过去的一年,他们对于这位唯一留下的知青更尊重了。
许承安非带个人富裕了起来,还没忘记村民,决心带着大家一起脱贫奔小康,而且他可不是说说而已,立马就干,还干出了实事。
就连镇书记都对黑土屯的这个项目十分看好,觉得大有可为,年前还亲自到屯里视察耳场,村民们今年有了新的盼头,对许承安的敬重自然也是与日俱增。
如果说村支书赵卫民是一头勤勤恳恳的老牛,村里头的大小事务都费尽心思,那么许承安就是一匹骏马,拉着黑土屯这驾马车突飞猛进,用知识改名山村的命运,隐隐也成为了屯里的又一位领头羊。
许承安微笑着一一回应。
看了下手表,放烟花还有一刻钟。
几个小媳妇把施家三姐妹扯过去唠叨了起来,其中还有黄玉珍。